成果简介
本项目是微纳米生物复合型土壤调理剂产业化项目,主要生产土壤调理制剂及系列产品。产品分为通用型及专用型。用以生态改良恢复土壤耕地及湿地植被、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安全化处理农村污水。可促产增收、抗旱耐寒、提高抗病力、减弱农药依赖性、提高化肥利用率、提升农畜产品品质等。广泛用于肥料、农药、医药、添加剂、化妆品、洗涤剂等行业,项目以销售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实现盈利。高质量土壤耕地大幅减少及土壤源头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破坏水利设施,影响了生物圈和动植物生长链,同时也影响了农业地方特色的发展,生态改良恢复土壤耕地显得迫在眉睫。土壤改良剂可调节土壤理化性能。但常用土壤改良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缺陷,改良成效低。抑制了土壤生态机能的最佳恢复及地力的显著提高,研制新型土壤调理制剂是必然趋势。项目优势项目产品采用液相插层、微纳米生物复合、高均质工艺、快速成型等技术对天然有机无机功能性物料进行优化复合,既保活性,又解决了水分与硬度统一问题,无毒,安全,无放射性。项目产品原生态高活性有机质的含量高于50%,解决了易被土壤固定、盐基交换量低、形成难溶物等问题,综合技术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本项目2006年成立研发公司,2013年组建股份公司,主要股东由比澳公司、自然人等构成。各股东分别以固定及无形资产、货币等形式进行出资。主营生态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新能源材料、生态建材的技术开发及销售。现员工80人,境内外建有生产场地200万平米,已购价值200万生产设备,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核心制剂自主生产,其它材料外购。
成果成熟度
孵化或试生产阶段
行业及市场
我国土壤改良领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粗制滥造现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改良成效低,易造成土壤及水系二次污染。截止2012年底,肥料及土壤调理剂企业2000家左右,中高端企业不足10%。到2020年,有机肥料及土壤调理剂需求达1500万吨,因此,作为未来北方地区最大集精深加工、销售、研发、物流于一体的土壤调理剂企业,微纳米生物复合型土壤调理剂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全国土壤调理剂市场容量将超500亿元。目前涉及微纳米生物复合技术与产品开发土壤调理剂企业,在国外尚未发现同类对手,国内来自康源绿洲、沃源肥业、大众农业等企业生物益菌技术。本公司在原料储备、技术开发、业务推广等方面,以及产品综合性价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项目产品采取需求导向定价法来指导销售,按不同阶段、不同地区认可度及需求强度,制定价格体系。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销售策略,为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首先是网络建设,其次是推广政策,再次是销售渠道。主要以地区签约代理商、特约经销商为销售主体、辅以公司销售人员全方位的业务支持。目前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欧洲地区建有15个代表处,签约分销商已达12家。对分销商实行签约代理价格及规模返利,对大型农合体辅以回购其农副产品出口国外等激励模式提升合作稳定性。目前,产品市场障碍主要来自物流体系和地方保护主义。
收入预测
项目融资成功后,企业将具备年精深加工20万吨微纳米生物复合型土壤调理剂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0000万元、年净利润15000万元、年上缴税金5200万元,平均毛利率37%、平均净利润率22%。年均投资回报率46.79%,投资回收期3.06年(含建设期一年),盈亏平衡点23.20%。

融资说明
股权融资,融资规模15000万元;拟出让股权比例面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9000万元,其中:土地8万平方米,计3000万元;厂房及公用工程70520平方米,计11000万元;设备3000万元;流动资金12000万元。投资方可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实现退出。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项目公司已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及联合研发中心,不断创新技术,以保持产品技术领先优势。现有经理委员会3人,组建产研管等部门及20人研发团队。总经理:闫善泉,大学学历。曾任工旅集团驻莫斯科代表、比澳泰克集团总裁助理,现任比澳公司和比澳泰克集团董事长。主导组建一流的跨境战略研发团队,从事前沿生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创造了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技术负责人:宋金柱,教授,博导,项目首席技术专家,省微生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荣获多项奖项。技术负责人:魏力军,博士,副教授,哈工大教师,比澳泰克集团技术专家,海外访问学者。技术总监:果罗夫,土壤生物学博士,俄国家科学院远东土壤学首席专家。技术顾问:吉利巴博士(俄国家农科院院士);克利门科博士(俄国家医学院院士)。
成果完成单位
哈尔滨比澳德克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审核:小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