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本项目主要产品为二氢槲皮素,又称花旗松素或紫杉叶素,副产品包括阿拉伯半乳聚糖、微晶纤维素、木质素等。二氢槲皮素属维生素p,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可抑制淋巴细胞病变、鳞状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并有减少肠蠕动,抑制醛糖还原酶,还原细胞色素C,对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产生抑制,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壁,消炎,保护肠胃的作用。可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及工业领域。本项目是以落叶松墩根材为原料,将其破碎后进行浸提、浓缩、溶剂沉淀、复合溶剂萃取浓缩析出粗产品。粗产品再经过重结晶后得到产品二氢槲皮素。另外,浸提残渣经过酸解、漂白后,可生产综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酸解液可还原制备木质素。溶剂沉淀所产生的沉淀物可通过重结晶方式制备各种纯度阿拉伯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通过水解还可生产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单体。复合溶剂萃取后水层(萃余液)可用来配置生物活性叶面肥。本项目创新点:一是采用溶剂萃取法代替大孔树脂,降低溶剂使用量,使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大大降低;二是高度整合相关技术,使整体工艺达到无废料化,原料达到完全深度利用。
成果成熟度
孵化或试生产阶段
行业及市场
二氢槲皮素的主要植物资源是西伯利亚落叶松,多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目前我国医药领域所使用的二氢槲皮素主要进口于俄罗斯和美国,价格较为昂贵。虽然二氢槲皮素在植物中含量极低,常规提取工艺很难低成本高品质的大量生产,但因它的抗氧化能力和广泛应用价值,吸引科学家在生产和应用领域不断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众多成果。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实验室研究,并无工业化生产。世界上,只有美、俄两个国家以二氢槲皮素为原料开发出了药用、食用等多种产品,生产技术则以俄罗斯比较成熟,且形成小批量工业化生产。但因技术应用和投资成本的限制,产量也仅限在年产5吨左右,大部分出口到美国。目前,制药工业用槲皮素代替二氢槲皮素,但效果差别很大。由于化学合成方法成本高,产量低无法进入工业化生产,因此二氢槲皮素的价格居高不下,在俄罗斯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可达1600-1800美元。可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品质合格,价格合理的二氢槲皮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是供不应求。按照国际市场最低价格1600美元/公斤计算,年产5吨二氢槲皮素,销售额将超过800万美元,而该规模生产线的各种成本仅约占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从国内外产业现状及市场预期来看,未来3-5年,随着二氢槲皮素应用的继续推广,工业化生产规模严重滞后的行业现状将继续加重,国内、国际市场上,卖方市场的现状不会改变,二氢槲皮素价格很可能会继续走高。本项目技术整合性强,运行成本低,设备使用率高,工艺连续性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低成本生产商品级高纯二氢槲皮素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较之现有工艺侧重的主产品不同,本项目团队已完全整合出后续副产品的全部工艺技术方案,各副产品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可与主工艺连续并列进行,做到原料的完全无废料化。与国内现有工艺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复合溶剂萃取法代替大孔树脂吸附脱附法,大大的降低了大规模生产中原料、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设备购置、养护成本;简化了工艺操作,缩短单位工艺周期。
收入预测
本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5吨二氢槲皮素,产品单价按国内市场1.5万元/公斤计算,年销售额为7500万元,产品生产成本仅在0.4-0.6万元/公斤,净利润可达2000万元。
融资说明
本项目主要合作方式为技术转让,拟转让价格为300万元人民币,转让方式为一次性转让。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项目团队现有科研人员7人、辅助人员4人,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人。项目负责人:张晓臣,硕士,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主持完成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获得2项省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团队成员:李鹏,在职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实习员,高技术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室负责人。共承担各类项目2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其中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授权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成果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审核:小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