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籽鹅种质资源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面对鹅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籽鹅的优良繁殖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品系,缺乏市场竞争力。依托本项目技术对籽鹅品种资源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可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良品种。项目主要应用在畜牧养殖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籽鹅是黑龙江省独有的地方优良鹅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羽绒质量好、肉质鲜美等特点。籽鹅在黑龙江省自然生态环境下封闭饲养已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了性能相当稳定的种源群体,是一个适应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性能优良的地方鹅品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鹅种资源之一,其产蛋量、高繁殖性能都在世界鹅品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项目充分运用现代家禽育种理论,利用先进的分子遗传基因标记技术,采用核心群闭锁育种的方法,进行家系世代选育,最终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以籽鹅为母本,利用莱茵鹅、皖西白鹅等为父本,分别建立肉用和绒用配套系,既保住了籽鹅的优良基因资源,又可以加以市场化利用。本项目依托于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业务为鹅雏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销售绿色对青鹅肉制品,是东北三省最大的集养殖、孵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销售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配备完备的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人员。
成果成熟度
孵化或试生产阶段
行业及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鹅产品作为纯天然优质绿色产品,适应了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对鹅产品的消费日趋增多。来自全国鹅业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2009年肉鹅出栏量6.47亿只,其中中国出栏6.05亿只,占世界总出栏量的93.5%,占亚洲出栏量的99.2%,中国早已是世界产鹅第一大国。2009年中国鹅肉产量约148万吨,产值约350亿元,占全球产量的94.36%,而欧盟占2.56%,非洲为2.18%。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鹅产品市场一直呈现产销两旺局面,特别是鹅肉产品消费量日益增长,雏鹅、肉鹅一直在高价位经销。当前我国鹅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北繁南养、北养南销、南北融合的生产格局,为鹅产品的全国市场一体化销售创造了前提条件,从经济学、市场学、生态学、营养学角度综合分析,养鹅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特色鹅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是世界养鹅大国和鹅产品消费大国,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国外没有竞争对手,国内没有进口压力。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有五山、一草、一水、三分田,饲料来源极其广阔而且充足,当地农户素有传统的养鹅习惯,拥有优良鹅种—籽鹅,这些为鹅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黑龙江省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绥化、齐齐哈尔、大庆等市(地)鹅业带为主,其他地区为辅的鹅产业格局,这些地区鹅的年饲养量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黑龙江省在屠宰、羽绒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方面也发展的比较迅速,省内80%以上的市(县)都有鹅屠宰厂,屠宰能力达到8200万只,羽绒加工厂7个,年加工能力1000吨,各市县大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并正在着力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鹅产业。本项目产品主要采取设立直营店、入驻大型超市及以真空塑封包装产品、分割料理速冻食品进行销售。同时,对青鹅业以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行业展会、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产品或技术的推广销售。
收入预测
项目融资成功扩大生产后,经营效益将更加客观,第一年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3000万元,净利润1560万元;第二年可实现年产值15000万元,净利润1800万元;第三年可实现年产值20000万元,净利润2220万元。

融资说明
股权融资:融资额度2000万元、可出让不超过10%股权,技术持有方将提供技术、部分养殖设备、现金等方式与投资方合作共同进行产业化推广。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本项目技术骨干来自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现核心技术骨干10余人,均以籽鹅资源培育为研究方向,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项目负责人:孙秀兰,哈尔滨市工商联副主席、黑龙江省肉类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鹅业分会副会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7年创办哈尔滨对青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担任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担任黑龙江省对青源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投资成立黑龙江青田鹅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局主席。技术负责人:刘国君,黑龙江省兽医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鹅业协会的秘书长、中国家禽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员,专业从事养鹅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20余年,先后承担过国家和省、市各级下达的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奖17项,在家禽遗传育种领域做了大量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很好的研究成果。
成果完成单位
黑龙江对青鹅业集团有限公司
[审核:小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