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1、明确高纬度地区窄行大豆免耕高产产量限制因素,研究总结出窄行免耕条件下大豆300-320kg/亩高产关键技术措施。2、提出窄行大豆免耕关键栽培技术规范。3、建立展示田,展示高纬度地区窄行大豆免耕关键栽培技术,面积15-30亩,亩产产量300-320kg,并具有重演性。
成果成熟度
完成中试(区域试验阶段)
项目优势
1、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免耕作业,将种子穿过上一季作物的残留直接播种到土壤中,这减少了耗能的重型机械深耕作业和多次翻耕的需要,同常规机械作业相比次数减少2~3次,平均每公顷耕地可减少作业费150~300元,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另外,窄行种植农民不再需要在各垄之间留出空间来进行除杂草的机械作业;因此,窄行大豆免耕技术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极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①免耕种植由于减少深耕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土壤侵蚀,有效地减少耕作土壤的水土流失,提高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承载能力;窄行距播种使大豆行间距更近,从而形成了密实的冠盖,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水份;②免耕种植改善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打破耕地犁底层,增强耕地土壤的蓄水蓄热和保墒培肥能力。连续免耕覆盖能保持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并能增加表层有机质的积累,此外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后,在雨水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土壤,能增加土壤氮、磷含量,特别是可溶性钾的含量,并且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③与传统耕作条件相比,免耕少用重型农业机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水力,减轻了土壤板结的状况。同时将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残留地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造福子孙后代。④免耕减少花费在翻耕农田和“田间穿梭”上的时间,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度减少;因此,大豆窄行免耕技术技术可实现大豆生产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共同保护了高效农田,从而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及市场
由于国产大豆供小于求,造成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我国大豆科技含量低,由于生产技术不够先进或不配套,使优良品种很难达到遗传潜力,制约了大豆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大豆生产急需先进的生产技术,尤其是东北大豆主产区。窄行大豆免耕技术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大豆的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同时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该技术若在黑龙江省5000万亩大豆生产中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收入预测
每年推广100万亩,亩增收50元,5年新增经济效益1亿元。
融资说明
融资需求总额300万、用途;机械引进及示范150万,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120万,出国学习参加培训30万。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赵桂范,女,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参加工作以来,共撰写科技论文及科普文章40余篇,其中主笔文章30多篇,获得科技成果奖26项,长期从事大豆耕作栽培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
[审核:小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