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中国网
“我在出行上的投资绝对不算成功。”2016年10月17日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出席了i黑马的第四期黑马连营公开课时表示,但他认为,自己有关投资的判断根据,在今天看来,“倾向于是一些更底层的逻辑”、“几乎所有的部分都是对的”。
李丰回顾了自己跨越两家资本,投资出行领域的所为所思:他参与过滴滴A轮竞价,放弃了快的ABCD轮的投资机会,“撺掇”成立了嘀嗒拼车并1000万美金投资其A轮,然后在成立峰瑞资本后参与了Uber全球F轮融资。
李丰此次的演讲主题是《跨越经济周期的投资逻辑》。他说:“从中国的投资历史来看,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还没有经历过周期。2000年到2007年底从接近零到6个多亿的网民增长,好不容易进入了平台期,又加上了移动互联网,又做了一次大的增量。中国从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都没有过过周期。”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周期,其原因是“我们还没有进过存量竞争的极端”。但这并不妨碍投资人时时刻刻思考,什么样的企业能跨过经济周期?
巴菲特投资与风险投资的差异
在李丰看来,从巴菲特投资的对象来看,巴菲特投资的企业是跨过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至少一个周期,甚至两个周期。这一共性为资产的稳定性和竞争性加码。
但VC和PE所面对的是创新资产,往往并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检测。“如果你把创业公司的股权当资产的话,这个企业和你所面对的这个资产是没有经历过一次“起”和“伏”的过程的。你很难在没有经过周期的资产当中判断,这个资产到底能不能过周期或者它是不是具有跨越经济周期的能力。”
李丰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鲜少涉足新经济的原因。唯一一次投资新经济有迹可循的是,巴菲特投资了IBM——这是新经济中跨越周期次数最长的一家企业。
跨越周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呢?李丰认为:
1. 增量市场最大的特征就是“我大量烧钱获取用户”,大量新用户涌入。从增量市场换到存量市场,大家强调“重度垂直、精耕细作、深挖价值”,原因就是,存量市场基本上接近零和游戏,因此精耕细作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证明“我提供的价值或者我提供的效率比你更多或更高”
——这是有关跨越周期,或者在相对存量的市场里如何竞争的核心要素;
2. 跨越周期的时候,大家寻找所谓的“底层价值”是两个轴——一个是以前曾经被验证过的普世规律;一个是你所在的行业,其自身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的发展规律。一个横轴一个纵轴。
“我在出行上的投资绝对不算成功”
据李丰阐述,滴滴A轮融资时,有6家机构竞价,由李丰本人代表的IDG资本竞价6000万(估值),而其他竞价在5000万到7000万不等。据滴滴融资披露信息,2012年12月,滴滴获得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
几乎与此同时,快的的天使投资人李志国,向李丰推荐了快的的投资机会。李志国是阿米巴资本合伙人,2012年12月1日,快的获得阿米巴资本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他(李志国)做过挖财的CEO,我们也是第一轮投了挖财,所以跟他关系也都挺好。快的也是他投的,一直希望我看,他给了我无数次机会,从天使之后一直看到了C轮,合并之前的,也都没投。”快的最终于2015年2月14日与滴滴合并,合并前完成了ABCD共4轮融资。
投资嘀嗒拼车是李丰等人的主动出击。“在2014年的8月份,我们自己去找了一个项目,找了很熟的CEO(编者注:宋中杰)。我们投点钱,你去做一个拼车的。“尽管嘀嗒拼车两个多月做到了第一名,5个多月融到9000多万美金,但紧接着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它进入了“比较痛苦的日子”。
2015年,李丰出走IDG资本,成立峰瑞资本。2015年6月,峰瑞资本投资Uber全球,并坚决要求不投Uber中国。"此后也没有再参与过滴滴在市场上后面的几轮公开融资出行份额。"
复盘4次决策背后的投资逻辑
从PC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李丰看到的是:一个事情变成了工具,先有人降低了它的使用难度和门槛,使得广义上大众都可以越来越多的使用,因为这个东西使用难度降低,大家使用的范围频率时间越来越多,你开始大量的使用这个工具,而大量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生产出了这个工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一些数据。
微软降低了PC的使用门槛,苹果让手机成为极具生产力的硬件产品。PC天生携带键盘,因此生产了大量文本信息;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等,则诞生了新的“输入”。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开始生产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何提高生产,如何提高消费这个数据的效率,就变成了之后所有商业模式面对的事情”。
而出行领域,恰恰是智能手机运用地图和GPS,“作为新的典型、最合理的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并且提高了它的效率”。李丰当时试图投资滴滴,就是基于“我们当时看这个商业逻辑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效率进步”。他说:“以前你很费劲,假如4点半到楼下,我去哪儿,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背着什么样的包,司机告诉你,我大概多长时间到。但(智能)手机用了它本身的硬件特征作为它的输入,信息产生的方式提高了表达效率”。
既然滴滴投资“未遂”,为何不投资快的呢?李丰说,在他投资了很多互联网再造服务行业的案例之后,他发现了互联网再造服务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服务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利用人来提供服务的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最后最重要的事情叫做个性化的定价。“你所看到的车涨不涨价的那些事儿,所谓动态化的定价这件事情或者可以把它叫做个性化的定价。能够去做更好的供需关系之间的个性化动态定价模式,是一个再造服务行业当中很重要的问题。”而李丰这时候认为,虽然快的、滴滴能提高表达效率和数据效率,但是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它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做任何定价模式的更改,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导向商业模式,所以就没有投。
为什么又撺掇和投资了拼车呢?以底层价值的坐标系来考虑,纵轴——曾被验证过的普世规律,有3点:
1. 中国原来没有经历过专车这个阶段,只有出租车这件事儿,所以供需两方原来是对专车这件事儿都不理解,什么是专车,怎么定价,应该是什么样的服务,什么样的人适合坐专车,这些大概都没有过体验;
2. 中国和美国不同在于,中国有最多的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也是全世界最大的;
3. 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和人口总量,我们的大城市里边的人均路面资源拥有量,绝大多数大城市可能是全世界最小的。
基于这样的前提,李丰认为,如果你能降低空载率、提高运载效率,是最合适且符合社会发展的,中国只能以一车多人的各种不同解决方案,来解决大城市中的交通出行问题。“原则上在中国足够多的大城市相对人均路面资源,几乎是全世界最少的的情况下,你用140%的路面资源解决单人出行这件事儿,是一个相对从社会发展角度上来讲,不够合理的事情。”
为什么峰瑞资本会投资Uber?李丰认为,美国的人均车辆拥有量和车上的上路比例非常高,即有车的人非常多、有车的人都在开车。“美国的路网资源跟它在行驶的车总量,相互之间的匹配度没有中国的矛盾这么剧烈;而且美国大城市和人口密度跟中国严重不一样,出租车的供给严重匮乏”。因此Uber的拉法在美国更合理。事实上,Uber在纽约的毛利非常高。
创业者的事在人为
既然在出行上的投资算不上成功,而逻辑又基本正确,那“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李丰说:“事实证明创业者很厉害,从出租车做到了专车,某种意义上还驱动了中国在出租车和专车这个市场上的去监管化,多多少少监管放松。这两件事情是我们当时逻辑再正确也没有预见到这个市场和创业者会具有的能力,所以这是犯的错误的原因。”
归根结底,跨越经济周期,在存量市场竞争,李丰认为是三句话:
第一件事情,永远在商业竞争,尤其在存量市场。在一个增量市场,大家可以拼创新,看谁收割韭菜收的最快,长期性上谁的效率高。这是解决为什么我多,你少的问题。而在每一个长期性市场的每一个效率争夺过程中,大家无非寻找的都是符合自身行业发展的长期规律和动力。
第二句话,你所做的事情不管多么创新,原则上大部分都是从以前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我们叫论证或者叫得到一些启示的循环过程,总是能找到一些跟以前有类似的地方,来帮你做方向上的判断,横轴和纵轴上的判断。
第三句话,多多少少创业者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和整个市场的进步,这两个力量还是一个不是非常容易被定性的抽象过程来概括的。所以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事在人为的过程,虽然事在人为是阶段性的,不是长期性的。 |